顶点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429章 政事不过耍把戏(第1页)

不大一会,两个小黄门就抬了几块大木板进来,在众人面前摆好。另一个则抱了一大堆纸张进来,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木盒,一起放在殿下的案几上。

这些木板是徐平早先制好的黑板,出自三司,都是经巧手匠人打造,黑得发亮。徐平在盐铁司和编修所招集属下开会的时候,经常使用这几块黑板,数据在上面罗列出来简洁明了,一看就懂。殿中奏事,顺便就把这几块大黑板带来了。

到了黑板前,徐平拱手行礼:“陛下,诸位大臣,在奏事之前,我想说一件刚才李枢副没有提到的‘现钱法’弊端。”

“有话尽管讲。”

赵祯果断允许。说心里话,赵祯不是一个多么勤政的皇帝,虽然他强迫自己要做一个好皇帝,好皇帝就要勤政,甚至还向吕夷简显摆过,但那真地很累。每天那一道道奏章看得赵祯想吐,特别是奏章里还骈四骊六,引经据典,看起来尤其费脑子。徐平的奏章就不同,从来都是有事说事,一目了然。而且里面各种资料数据翔实,不需要再去费脑子考虑这句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。

赵祯喜欢看徐平的奏章,也喜欢听徐平谈论事情。从来没有什么花哨,往往还一针见血,直指要害,不会云里雾里绕得你头晕。

徐平看看前方李咨的神色,见他并没有愠怒,反而有些好奇,在那里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。心中暗暗叹了口气,这是个好官,可惜好官往往就是别人的踏脚石。

“天圣元年茶法,各种弊端李枢副已经基本说到,其中有一条,就是‘现钱法’入中京师的铜钱减少。李枢副认为是因为沿边用现钱买粮,导致铜钱入边,而不留在京师,所以鼓励茶商从其他地方带铜钱入京师。微臣以为,除了沿边买粮需要铜钱外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‘现钱法’要求茶商用现钱买茶,入中商人卖粮直接得到铜钱。这中间铜钱就在商人身上,不比以前茶法商人与现钱无关,这本身就增加了铜钱需求。这数目可是不小,茶钱每年动辄百万贯,也就是说‘现钱法’一行,直接就多了百万贯铜钱的缺口。”

徐平的话用白话说开来,就是钱币的需求与流通环节和流通速度有关,“现钱法”虽然减少了茶价的虚估,但也凭空增加了铜钱的流通环节,减缓了流通速度。这样一来,需求增加,而供给不变,直接表现就是京城和沿边同时缺铜钱。

在座的大臣对货币却没有这种认识,听了徐平的话,好像是有道理,但到底是什么道理却想不明白。钱还是那么多钱,怎么凭空就会觉得少了?

章得象因为叔叔章频的关系,与徐平相对近一些,开口问道:“徐副使,先前所言貌似有些道理,但我还是有些不清楚。铜钱有定数,不管是在商人手里,还是在官府手里,总还是那么多,怎么就会少了?”

徐平道:“参政请看。”

随手拿起一枝粉笔,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圆圈,每个圈里写上五百。

“假若钱的定数是一千,设若京师五百,沿边五百。中间商人沿边入中粮草,得交引,至京师或至茶场换茶,都与现钱无涉。”

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圈,一个小圈,两个大圈里写上四百,小圈里写上二百。

“总数还是一千,因为行了‘现钱法’,商人要用现钱,就有二百到了商人身上,则沿边和京师就各少了一百,自然就缺铜钱了。”

张士逊一下笑出声来:“这是什么道理?商人的现钱不管是买茶还是买交引,总还是要花出去,难不成还一直带在身上?”

徐平看了看张士逊,微微摇了摇头:“相公,商人不是就贩一次茶,生意是要一直做下去的,不然他们哪里有饭吃?有人用铜钱买了茶,同时也有人用粮换了现钱,统合算下来,商人身上一直有这么多铜钱的,这道理难道不是显而易见?”

在座的诸位都是一时俊杰,先前只是不向这个方向想罢了,现在由徐平一下子把话点开,立即就明白过来。就是张士逊,也不过是看徐平不顺眼,话随口而出,没有经过脑子。不等徐平回话,心里就已经明白过来,不由红了脸。

赵祯在上面看得暗暗点头,还是徐平的方法容易把道理讲明白。随手画几个圈,大家一下就都清楚了,如果只是用话说,不知要说到什么时候去。

只是这样苦了旁边记录的起居注官员,说话不管怎么都能记个大概,这又画图又备注的让他们怎么记?徐平看样子一时半会不会离开朝廷,这差事是越来越难做了。

李咨向徐平拱手:“徐副使说的不错,确实如此,是我疏忽了。”

“枢副客气。”

这不是李咨疏忽,而是时代的发展还不到那一步,大家不向那个方向去想。

徐平之所以正式开讲之前提起此事,是要提醒大家,自己才是现在管着茶案的盐铁副使。不管在座的人以前做过什么职务,哪怕是任过盐铁副使,任过三司使,主持过茶法的变革,对于茶法的现状还是自己这个现任盐铁副使最清楚,是越不过去的。

从木盒里拿出特制的黑板擦,徐平把刚才画的几个圆圈擦掉,正式讲起茶法。

徐平拿起长长的木尺,在黑板上画了表格,分别标上陕西路沿边入中的粮草数量,周边各路调出的粮草数量,官府发出的茶引,茶场收到的茶引,茶引上标的价格,实际上按照市值的价格。最后是茶场每年出的茶数,官府应得的税赋钱,和实际得的税赋钱。

最后,从陕西路开始实行沿边入中开始,一年一年,把这表格填满。

此时在座的人中有几位老练的已经看出了问题,比如吕夷简和王曾,尤其是蔡齐和李咨,他们两个在三司系统为官多年,这种敏感性还明的。

不过大家都没有说话,看着徐平把写满的黑板推到一边,又拉了一块黑板过来。

这次徐平玩得比较花哨了,在这块黑板上画了坐标,直接画了一个柱状图出来,然后连出了一条波动曲线。

把这些做完,徐平把两块黑板并在一起,对赵祯拱手行礼:“陛下,诸位大臣,想必都已经看出了端倪。自陕西粮草及军需沿边入中以来,茶法屡屡变更,每次茶法一变,当年官府入钱都一下暴增,第二年就少下来,到第三年基本就与未改前的茶法差不多了。从第三年起,新旧茶法的效果便就没有什么区别。”

说到这里,徐平放缓语气道:“说来说去,新茶法说是旧茶法有各种弊端,改了之后必然能够革除旧弊,甚至立万年不易之法。结果不几年,新茶法弊端出来,同样的话支持旧茶法的再说一遍,结果还是一样。为什么一次次这样?显然是因为无论哪种茶法,在刚开始改的时候朝廷都能获巨利,甚至革除旧弊,才这样重复下去。”

此时陕西入中茶法实行最久的是“三说法”,“现钱法”从李迪最早发端,天圣元年李咨完善正式推行,也已经变了两三次。从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来,两种茶法根本没有本质上的优劣,都不过济一时之急而已。

就在大家都沉默不语的时候,枢密使王曾开口:“徐副使,茶法变更看来确实如你所说,不过,每次改茶法朝廷都获巨利,这利从何来?”

“回枢相,利的来源有三。一是园户,每次改茶法对他们都有奖励,有了好处第一年便努力种茶,等第二年这好处就不见了。二是商户,茶法一改,旧引换新引,各种贴纳各种折现,商户前些年得的好处就要吐一些到官府手里。再一个来自官府,不管哪种茶法实行几年之后官场之内的陈茶都堆积如山,把这些陈茶抑配出去,就是一大笔钱。”

剩下的话徐平没说,也不用说了。比如说陈茶抑配,这钱是入了官府,但钱是从哪里来的呢?自然是从百姓手里来,一小部分从茶商手里来。在座的除了知谏院孙祖德,都是从实务官做起,对这些道理自然明白。

历次的茶法改革说白了,就是官方要借用商人的力量向边疆供应粮草,为了吸引商人便不得不向他们让利。由于各种弊端,这种让利的幅度会越来越大,等到官府忍无可忍的时候,便改革茶法,用这个机会把让出去的利收回一部分来。

这个过程周而复始,历次的茶法改革,经手的官员殚精竭虑,拼命想立一种能够防止各种弊端的法度出来,实际都没有什么用,只是这个重复过程的工具而已。

朝廷上下,每次变更茶法君王都极为重视,选择自己最信得过,认为最能干的大臣去做,慎之又慎。实际上,只不过是在进行一场没有意义的游戏。

娇藏  玲珑锦绣  大名利场  心火燎缘  狂兵闯花都  大国轻工  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  纨绔丹师之神帝宠无度  万古神王  惊天武祖  掌欢  退休判官进入逃生游戏后  七零之女子担家  逆世妖凰  俏妻之叫兽求扑倒  重生一品凰妃  听说你还怀念我  诸天最强部落  都市再世妖王  传声筒  

热门小说推荐
琴师傲妃:禀报王爷,我要成亲了

琴师傲妃:禀报王爷,我要成亲了

忻妍,弹琴的时候不能走神,更不能偷偷看本王。别自恋,我那是光明正大的看。王爷,我要成亲了。她,热爱探险,却探到了翎帝国,成了王府侍女,公主皇后欺负她宫女侍女欺负她,最可恨的是王爷也欺负她,老虎不发威,真当她是病猫!什么?还有一个深仇冤屈?不把这些事解决都对不起她自己!什么天下什么君臣,她只认公平,没有公平?那她就创造一个。如果您喜欢琴师傲妃禀报王爷,我要成亲了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
千亿总裁请矜持

千亿总裁请矜持

他说,我们只是各取所需,协议期满,再无瓜葛!  可最后,他却违背承诺,迟迟不肯放她离开。   原来,他早已设好陷阱,让她犹如困兽,再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!...

刘协:我真的只想禅让啊!

刘协:我真的只想禅让啊!

我真的只想禅让啊!我,汉献帝刘协。真的只是想禅让而已啊!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我是中兴之主?为什么满朝文武都是脑补怪?曹操你不要跑,我真的想献帝啊!小说影视在线『po1⒏mоbi』...

古代没有美食的话我只好做食神了

古代没有美食的话我只好做食神了

本书已完本,新书王国在我脚下,还请各位老铁多多支持,小万谢过本书已被剔除七原善计划,王国在我脚下完本后,将推出本书的重制版...

宠婚蜜爱:盛少的独家占有

宠婚蜜爱:盛少的独家占有

三年前,因他的一见钟情,她被亲生父亲亲手送上了他的床。他百般掠夺,如愿抱得美人归,一丝不苟地将她锁进了自己的金丝笼。身为S市的商业霸主,他每天最关心的事,不是如何拓展基业,而是她的穿着合不合标准,有没有和别的异性纠缠不清,不许露锁骨,不许露胳膊,不许穿膝盖以上的裙子,不许冲其他的异性笑,不许和他们单独相处她忍无可忍,终于暴怒,我错了还不行吗,求你放过我!他勾唇一笑,俯身压住她,放过你,谁来放过我?如果您喜欢宠婚蜜爱盛少的独家占有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
贵女良缘

贵女良缘

说到燕国公府的三姑娘宋懿兰,不少人都要羡慕地叹一声好命。明明是庶女出身,却得了长公主的青眼记在名下,不仅封了县主,还定下了世族崔家的大公子。一朝被崔家退亲,大大小小的贵女都等着看宋懿兰的笑话,却不知有一人,早就等着这一天。如果您喜欢贵女良缘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